三年半累计亏损242亿元,商汤科技闯关港股IPO前景几何?
此前一再否认上市传闻的商汤科技,最终还是抵不住资本的“诱惑”,踏出上市的步伐。
8月27日,商汤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海通国际、汇丰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按照此前多达十余轮的融资估值,商汤科技或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企业。
无论是从估值还是体量规模而言,商汤科技在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CV)这一细分领域均处于龙头地位,其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被并称为 “CV四小龙”。伴随着商汤上市动作的坐实,如今国内的“CV四小龙”也均向资本市场发起最后的冲刺。
不久之后,究竟哪家企业会成为“CV第一股”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然而,无论是旷视、云从还是依图,它们的上市之路并不如外界想象得顺利。那么,作为中国最大的AI“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的上市路又能否一帆风顺?
靴子落地,闯关港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商汤科技都面临着外界对其何时上市的猜测和议论,而商汤科技自身对这些传闻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变化。
最早在2017年,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就曾向媒体透露称“公司正考虑在美国、中国香港或内地上市”;到了2020年,商汤科技则表示“目前没有上市具体时间及地点”;而在今年的上半年,商汤科技对于上市消息更是三缄其口。
有意思的是,此前“CV四小龙”中的依图、云从、旷视从去年至今都在为上市的目标而踊跃争逐,反观商汤科技却始终从未真正迈出IPO的步伐。就在外界以为商汤对上市毫无兴趣之时,商汤如今却主动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多少会让外界有些诧异。
如今“CV四小龙”当中其余三家此前相继申报A股科创板上市,而商汤科技为何独挑港交所作为上市目的地?
对此,《商学院》记者采访了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但对方表示“公司目前正处于上市静默期,不便回应”。
联系到“CV四小龙”的上市之路,发现其他三家在科创板的IPO申请都历经考验。其中,依图科技已于6月份主动撤回申请;旷视科技的上市申请自今年3月获受理后,直到8月24又接着回复了科创板第二轮审核问询;云从科技自7月份过会之后,已经在8月4日提交注册并更新招股书。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当科创板上市政策收紧之后,依图、旷视和云从科技在科创板冲刺IPO,表现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主动撤回申请的情况,说明A股市场并不是那么信任这些打着AI旗号但实际技术基础存疑的企业。至于说商汤为何选择港股,一方面可能有看到其他友商在A股市场纷纷遇挫的顾虑,另一方面与港股上市门槛更低、市场更加开放有所关联。”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补充指出,商汤在港股上市可能更适合其后续运作。“一是港股面向国际资本,投资主体多样化,二是港股融资资金规模和流动比内地有优势,三是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也会有助于企业国际化发展。商汤的投资人有很多是外国机构(其中软银是商汤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持股近15%),在香港上市也有利于资本变现流动。”
烧钱不断,难逃亏损
即便商汤已经是CV赛道上营收、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但也避不开行业普遍存在的亏损问题。
随着招股书的公布,商汤科技近年来的财务情况一目了然。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和16.52亿元,三年半内营收达99.78亿元。
不过在这三年半期间,商汤科技的亏损额分别达到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2.72亿元。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之后,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经调整的亏损共计为28.6亿元。
造成商汤亏损的主因是研发支出的巨额投入。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以及17.72亿元,三年半合计研发支出达69.91亿元,研发投入分别占收入的45.9%、63.3%、71.3%和107.3%。从数据上看,商汤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甚至要高于收入所得。
除此之外,商汤目前的资产情况仍为净负债。截至2018年-2020年12月31日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净负债人民币53.64亿元、106.54亿元、209.32亿元、229.61亿元。
虽说AI技术的研发投入成本高昂,高亏损、高负债在AI行业当中极为普遍,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商业化落地问题,摆脱“盈利难”问题,那么这种高亏损、高负债就很有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前不久,“CV四小龙”当中的依图科技由于IPO终止、亏损严重,无奈将旗下的核心医疗业务相关资产出售,以此来为依图“回血续命”。
按照商汤在招股书里的说法,其之所以亏损、负债居高不下,是大量资源被投入包括投建大型AI超算中心以及开发AI芯片和AI传感器等核心产品,此类研发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导致负现金流。对商汤来说,这种研发项目的开发格外烧钱。招股书也显示,商汤科技三年半合计研发支出达69.91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也曾一度把商汤置身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之中。但究竟如何平衡好研发支出与商业盈利,这让AI企业们头疼不已,但至今仍找不到合适的方案。
“到目前为止,AI企业很难找出一个非常有效的商业化落地成功范例,大家仍然是在摸索阶段。但是作为技术前景备受看好的行业,AI企业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产业战略受到重视,这也是AI企业普遍有高估值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无论是商汤还是其他AI企业,暂时创造不了利润不是首要考虑,但技术的领先性、商业的落地效果,需要在未来得到验证。”互联网分析师葛甲指出。
涌入风口,赋能“造车”
商汤对于技术的执着和投入程度有目共睹,但是在商业的赛道上,其也必然要面对市场重合竞争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安防、金融等领域便可体现。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安防和金融是AI企业赋能实体经济市场份额最多的前两大领域,占比分别达到53.8%、15.8%。
“AI企业殊途同归的现象不难理解,毕竟可有效实现盈利的AI应用场景目前大多集中在金融、安防或者物联网等一些领域。因此哪怕AI算法的基础不同,原计划的领域各有侧重,但为了展示技术肌肉和快速形成产业影响力,依然会造成不同企业在一些热门风口上扎堆竞争。”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说道。
为了走出自身的差异化道路,商汤一方面在搭建完整的AI基础设施,做底层技术的算法研发,另一方面也正在切入新的领域。
7月10日,商汤科技官宣“造车”,在WAIC 2021上首发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据悉,商汤的SenseAuto绝影分为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绝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绝影智能车舱解决方案、绝影路云感知平台,三大板块分别对应了自动驾驶中的驾驶、车舱、云三个方面。
虽然时下自动驾驶领域早已成为热潮,但商汤进入汽车领域的准备时间比外界想象中的要早。2017年,商汤科技就与本田汽车合作,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研究。
按照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移动智能事业群总裁王晓刚的说法,商汤想要通过自身的AI核心能力,技术赋能于汽车行业。商汤试图用“AI技术+自动驾驶”的故事,给未来的投资者们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不过,正在讲述类似故事的AI企业不止商汤这么一家。两年前,依图科技就提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定位与商汤科技几近相同,均不是自己亲自下场造车,而是扮演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
诚然,自动驾驶领域也是AI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对于算法、算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外来者都在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但从整体看来,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处于一个变革的窗口期,市场格局不断变化,在群雄逐鹿的自动驾驶市场上,商汤作为AI企业当中的代表能否从中突围而出,仍是悬念。
“商汤的主要优势在于软件算法的积累,在座舱和自动驾驶中有很多细分场景,商汤可以利用自身在算法上的长期积累快速切入。但是汽车行业的转换成本高,因此对硬件可靠性及适配有很高要求,目前车企更加关注硬件方面的可靠性,而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大领域也将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传统车企在这个阶段肯定不会拱手相让。商汤的机会和挑战并存,能否胜出需要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