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硬核科技” 、引领板块高质量发展 科创50公司2022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达44%
截至5月4日,科创50成分股公司已全部完成2022年年报披露,除红筹企业中芯国际外,其余公司也已完成2023年一季报披露。
数据显示,2022年度,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06亿元、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速均达到44%,占板块整体营业收入的50%和整体净利润的63%,与2021年相比分别提升8个、12个百分点,继续发挥板块增长的“火车头”作用。2023年一季度,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13%;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
同时,科创50公司也获得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青睐,根据2022年年报统计,基金持有科创50成分股的持股数量占流通股的平均比例达28%,其中20只成分股的基金持股比例超过30%。
苦练“内功”业绩亮眼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度,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06亿元、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速均达到44%。其中,44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7家公司营业收入翻番;45家公司实现盈利,暂未盈利的5家公司均为上市时未盈利公司,3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翻番。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科创50公司苦练“内功”,持续提升盈利质量,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据Wind数据,近3年来,科创50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7%、63%,1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同时,科创50公司2022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合计流入876亿元,同比增加55%,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21年的35%下降3个百分点至32%。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后取得跨越式发展。科创50成分股公司中,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已实现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均为正,成功摘“U”。其中沪硅产业、芯原股份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2%、455%。上市时尚未盈利的奇安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5701万元,为科创板上市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积极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始终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激发培育科创板公司内生创新驱动力。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50公司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18家,光伏领域企业6家,动力电池领域企业5家,形成了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代表。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科创板公司创新的重要保障。Wind统计,2022年度,科创50成分股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达513亿元,同比增长3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数达21%,较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科创板公司宝贵的资源之一,截至2022年末,科创50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合计5.27万人,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33%。
同时,科创板积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为持续扩产、创新研发募集资金。23家次公司已发布过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集资金959亿元,其中20家次公司再融资申请已注册生效。天合光能、天奈科技、纳微科技3家公司综合运用定增、发行可转债的融资方式,连续2次推出再融资方案,为占领更高市场份额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通过两轮融资自建部分上游产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融入国际供应链参与全球竞争
科创50公司积极融入国际供应链,输出中国产业实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据统计,2022年度,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15%,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平均达30%,其中11家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
科创50公司产品组团“走出去”的同时,也引来国际投资者纷纷将更多关注转向科创板市场,加速将科创50指数成分股纳入“投资篮子”。目前,已有214只科创板股票进入沪股通标的,其中科创50成分股41只;已有67只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核心指数体系,其中科创50成分股26只,占比近四成,其中20家同时纳入三大指数。
同时,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后,外资获参与科创板投资新通道。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50指数ETF产品,据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已有超过10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在境外多地上市,合计规模约为25亿元,为海外投资者开辟了投资科创板的新通道。
此外,科创50公司还通过境外发行GDR的方式主动走进国际投资者视野,打通国际国内双重融资渠道。中控技术近日已完成GDR发行,募集资金5.65亿美元。此外,奕瑞科技、芯原股份、中控技术和天能股份也在紧锣密鼓筹划通过发行GDR进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