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基础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新发展理念的再丰富,进一步明确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大国发展史,大多经历了科技的自立自强,实现技术独立自主。英美作为科技革命的发起之地,科技的自立自强是其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科技追赶大国亦是如此。一战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在重工业、电力和石油化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科技实现了自立自强,从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到1914年,德国共获得18个奖项,数量是英国的2倍、美国的4倍,单在物理和化学两个领域,德国就获得了10项诺贝尔奖,数量几乎是英、美之和的两倍。日本从80年代的技术立国到90年代的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大幅度跨越。据1988年日本通产省实现调查,在47项一般工业技术中,日本有10项超过了美欧,31项与美欧相当。在40项高技术中,9项超过美欧,4项低于美欧,其余与美欧持平。
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大国,无论是国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是应对当前深刻复杂变化国际形势的需要,都要求我国科技走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目前,我国在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安全命脉的核心产业方面存在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只有加大科技创新,才能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技支撑。
我国已具备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排名第14位,进入世界第一集团。科技投入产出总量快速跃升,规模优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科技创新走向世界前沿。我国1%高引用科学论文从2000年占世界的1.9%上升到2016年的17.5%,根据《2019研究前沿》报告,在十个大学科领域排名最前的137个热点前沿方向中,美国有七个领域80个方向,居首位,我国三个领域33个方向,位居第二。中国技术水平快速追赶,特别是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如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生物技术等若干战略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彰显了中国力量。我国创新型企业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专利申请授权数157.2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授权比重89.6%。在全球100家独角兽中,我国公司44家,超过美国(39家)。而我国的制度优势、长期向好经济、丰富人力资源、广阔市场空间、完备产业链和发展韧性,为我国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提供了多方面发展优势和条件。特别是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科技质量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空间。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形成全面支撑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激发创新活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塑造发展新优势。
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弥补我国科技创新结构中的短板。一国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该国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构建。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和前沿领域都积累了一批国家科技力量,如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核电、质子加速器等;日本理化实验室完成AVF回旋加速器、X射线激光60米样机等;德国马普研究所研发了容错硬件的分布式算法、人类基因的开关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和装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主要采取以跟踪世界科技前沿为主的策略,科研组织以小团队的模式通过点的突破解决部分问题。随着科技的积累,在某些领域通过重大项目开展集成创新,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对原始性创新投入不足,引领性创新成果(主要是概念发现)不多。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任务推动科技发展重点构建以低成本、高效率为主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吸收和集成创新成为主要技术创新渠道,产业创新的主导技术来自国外居多,自主性和可控性的技术基础不足,例如我国临床急需的专利药和医疗设备的90%以上依靠进口。面对当前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和技术竞争格局,我国的战略研究力量亟须进行从个别据点到体系化的提升,必须崛起一批既能攻坚克难又能创造卓越知识的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点领域/产业具备既能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又能实现技术持续积累的能力,形成“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的局面,解决我国科技创新的脆弱性和依附性。
其次,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于高技术研发的周期长、投资大、高风险,企业无力承担或不愿意承担,因此政府成为高新技术的主要资助者。当前处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后半段,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集群式突破,生物、新材料等领域也面临着新突破,我国在这些前沿方向具有较好的积累和优势。因此,我国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战略必争领域和前沿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加快培育成新兴产业,形成新竞争优势。
第三,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还没有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另一方面要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教育、金融和产业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企业的技术积累、人才团队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打造一大批研发能力强的世界级大企业和大量研发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第四,要培养、引进和集聚一大批高端人才团队。“名师出高徒”,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一国的科技强盛时期一定是大师辈出的时代。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非常宏大,但顶尖的人才团队相对缺乏。根据汤森路透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高被引人才共3532人次,其中美国1643人次,中国(含港澳台)为268人次(其中大陆189人次),美国顶尖人才数量是我国的6.1倍,是大陆地区的8.7倍。因此,我国要加快教育改革,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形成人才辈出、活力迸发的局面。
第五,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共建全球科技创新共同体。通过开放,我国已融入世界。正如王志刚部长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一方面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为人类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另一方面,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科技伦理、技术标准等问题不断凸显,我国将加大科技开放合作,与其他国家一道形成更多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造福人类。
此外,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还需要打造若干创新高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资源的聚集;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宏观管理改革,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加快科技评价分类改革,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评价机制;加强学风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体系。总之,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系统工程,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支撑。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5-623666
公司名称腾龙国际客服
 公司地址山东 烟台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腾龙国际客服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腾龙国际客服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5-623666  公司地址山东 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