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科技英雄榜中国评选开放报名 | 推广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 35 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涵盖范围包括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这份世界级权威性榜单旨在寻找从事创新科技研发、科技应用和商业发展的青年人才,给予这些青年创新者应得的关注,肯定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工作,并且激励他们继续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达到“make a better world”的共同目标。
不管是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还是商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努力。而评选的 35 岁以下创新科技青年,就是旨在提醒我们——在所有的创新背后,是一群有理想、有担当、有野心的年轻人。该榜单曾经的获奖人包括: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 主要贡献者张锋、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Paypal 及 Slide 创始人 Max Levchin 等。
而在当今的世界创新格局中,中国正逐渐成为强劲的参与者之一。为了鼓励那些有理想、有担当、有野心的年轻人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2017 年,DeepTech 联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将“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落地中国,并在 2018 年 1 月举办的 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公布了第一届中国“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18 年,我们不忘初心,更加努力地希望这份榜单可以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于是在经过长达 9 个月的缜密评选后,在 2019 年 1 月公布了第二届中国“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图丨第二届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获奖人合影
今年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刊 120 周年,自 1899 年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和见证者,致力于关注技术突破与创新。2019 年的“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也注定会与以往不同。
2019 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评选报名已于2019 年 1 月 21 日正式启动,我们欢迎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报名(报名方式见文末),也非常期待您的提名。
本次榜单目前已获得众多超重量级专家评委的支持,38 位评委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
Animashree Anandkumar
英伟达机器学习研究总监
Animashree Anandkumar 博士的研究专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领域,尤其是高维统计及张量算法的发展和分析,开创了在非凸优化问题上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的研究。她是 Alfred. P. Sloan Fellowship,曾获得微软学院奖学金、谷歌研究奖、ARO and AFOSR 青年研究奖、NSF 职业奖、UCI 早期研究奖、ACM 最佳论文奖、IBM Fran Allen 博士奖学金和其他优秀论文奖项。2009 年她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 PHD,并于 2009 - 2010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勇校长长期致力于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研究重点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电子学基础理论、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和器件。2003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 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7 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 2011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 年 12 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4 年 9 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2015 年 3 月任清华大学校长;2017 年 4 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他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教授于1989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 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1998-2008 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 年全职回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 年任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系统阐述了哺乳动物、果蝇、线虫三种模式动物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抑制、再激活、及调控的分子机理。
鲍哲南
美国工程学院院士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鲍哲南教授一直致力于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她开拓了高电荷迁移性质的聚合物半导体和空气中稳定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新的印刷技术制造了第一例高性能单晶有机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例用有机晶体管驱动的全新结构的电子纸。她入选《自然》杂志 2015 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并曾在 2003 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杨强
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微众银行首席AI官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 理事长
杨强教授于 1989 年在马里兰大学获得计算机系的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 Simon Fraser 大学任教。杨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迁移学习及其工业应用,是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创始主任,香港科技大学的大数据研究所的创始主任。他是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和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的创始主编;获得 2018 年 ACM SIGKDD 杰出服务奖。他是 AAAI 执行委员会委员、 CAAI 副理事长,以及 AAAI/ACM/CAAI/IEEE/AAAS 的 Fellow。
陈 刚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陈刚教授是国际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源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2009 年,陈刚教授团队首次打破被公认为物体间热力传导基本法则的“黑体辐射定律”公式,证实物体极度近距时的热力传导,可以高到定律所预测的千倍。2010 年因其在纳米热传导和热电能转化领域的突出贡献,陈刚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3 年 7 月,他被任命为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成为该系百余年历史上首位华人系主任。
James Collins
麻省理工学院医学工程与科学系及
生物工程系教授
James Collins 教授是全球公认的合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其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尤其注重通过网络生物学方法研究抗生素作用、细菌防御机制以及抗药性的出现;他的专利技术已获得超过 25 家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及医疗设备公司的许可;他帮助建立了许多公司,比如 Sample6 Technologies、Synlogic 和 EnBiotix。他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包括罗德奖学金、麦克阿瑟“天才”奖、NIH先锋奖、赛诺菲学院巴斯德奖等。
张建锋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兼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张建锋先生自 2016 年 4 月起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并于 2018 年 11 月获任命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负责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张建锋先生自 2016 年 4 月起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并于 2018 年 11 月获任命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负责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他在 2004 年 7 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后担任过多个管理岗位,先后带领淘宝网技术架构部、B2C 开发部及淘宝网产品技术开发部;他在 2011 年 6 月至 2012 年 3 月担任淘宝网产品技术及运营部副总裁,在 2012 年 3 月至 2013 年 1 月担任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网站及技术部副总裁。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2 月,他分管集团旗下的聚划算事业部、本地生活事业部、1688 事业部及天猫事业部。后担任淘宝网及无线事业部总裁。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4 月,他担任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
戴琼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戴琼海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学。他长期致力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负责研制了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和新一代立体视觉理论与关键技术等,分别在 2016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 2008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获得很多个人奖项和荣誉,在 2005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9 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 年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 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7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高彩霞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研究所研究员
高彩霞研究员从事重要农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实现品种的精准设计与培育。2014 年通过敲除 MLO 基因,创制出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广谱抗性的新材料(Nature Biotechnology);2018 年,通过对 uORF 进行编辑,创制出维生素 C 含量显著提高的生菜材料(Nature Biotechnology)并利用 CRISPR 编辑实现野生植物的快速与精准驯化,开辟作物遗传改良新途径(Nature Biotechnology);2019 年,在个体水平上发现胞嘧啶单碱基编辑器可在体内造成难以预测的脱靶突变(Science)。
吕芳铭
鸿海科技集团副总裁
兼任亚太电信公司董事长
吕芳铭先生在加入富士康科技集团之前,于 1999 至 2002 年任鹏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后鹏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富士康科技集团并购。1997 至 1999 年,吕芳铭出任凌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1978 至 1997 年就职于惠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任系统工程师,系统工程、质检、研发、营销等部门主管,惠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区 CSO 事业群总经理,亚太区 TMO QMS 总监。
胡玲文
麻省理工学院核能实验室负责人
核反应堆专家
胡玲文教授是台湾清华大学核工程学士、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程博士, 曾创作或合著过 190 份技术刊物,目前担任 MIT 核反应堆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她在核反应堆设计、安全分析和应用方面有超过 20 年的经验。胡教授提出了研制“次临界设施”的计划——打造小型、安全且造价低廉的核反应堆,而核反应堆的原型堆将会是在 1974 年就建成的麻省理工学院反应堆上进行升级。相较于传统方法耗费十年以上时间和数亿美元的费用,采用新方法后费用将会得到大幅缩减,连建造时间也可以被压缩一半。为了进一步推进项目的执行,麻省理工学院核反应堆实验室打算明年起开始募集资金,其潜在目标对象包括美国能源部和核电创业公司。
Chris Lewicki
ConsenSys Space 联合创始人
Chris Lewicki 先生毕业于亚利桑那大学,他曾参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流浪者号和凤凰号两个项目。在这两个项目中,他主要负责系统工程的开发,并参与了其装配、测试和发射工作。此外,他还是勇气号和机遇号的飞行总监,凤凰号的地面任务负责人。基于他的贡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两次授予他杰出成就奖章,并以他的名义命名了一颗小行星:13609 Lewicki。他现在作为 ConsenSys Space 的联合创始人,正在将他的专业知识用于太空探索和宇宙资源利用发展。
Mike Lewis
NanoRacks 公司首席创新官
Michael Lewis 先生现任 NanoRacks 的首席创新官,负责主导公司的技术走向。他曾开发、搭建并运送包括计算机设备、生物培养皿等器械在内的实验平台到国际空间站内。他还协助开发了 NRCSD(NanoRacks CubeSat Deployer)系统,该系统已经部署了来自国际空间站的 200多颗卫星,以及一颗卫星部署器。
米磊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联席CEO
米磊,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中国“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他致力于打造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目前已成功孵化 240 余家硬科技企业(包括九天微星、驭势科技、梦之墨、奇芯光电、超维景生物、特微智能、微光医疗、安科迪智能、深科技、赛富乐斯、瑞识科技、鲲游光电等公司在内)。近年来米磊博士及其团队围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建了专注于“硬科技”的双创平台,搭建了科技创业孵化生态体系。
李巨
材料学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李巨教授是计算材料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致力于材料性质的多尺度计算研究,特别是在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模拟等方面获得了多项重要突破。他曾获 2005 年美国 “青年科学家工程师总统奖”,2006 年材料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大奖,2007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09 年美国金属、矿物、材料科学学会(TMS)“Robert Lansing Hardy”奖。2014 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14 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2017 年入选材料研究学会( MRS )会士。
李俊峰
国家能源咨询委员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首任主任
李俊峰先生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能源法草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组织过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问题研究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作为主要作者之一,他还参与了 IPCC 第二次至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编写。他于 2017 年 1 月被授予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终身成就奖。
李学龙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李学龙教授关注光学观测和光学监控等工程应用,尤其光学成像与光学影像管理和处理之间的关系。继承、倡导和推动“海洋光学”“水下光学”的发展。他担任某测绘卫星某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某光学卫星某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等。在工程与计算两个领域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等。
卢冠达
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生物工程系副教授
卢冠达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中心的核心人物。他共同创办了多家针对人类健康研发创新诊断及治疗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包括 Sample6、Senti Biosciences、Synlogic、Eligo Biosciences、MBCure 及 Engine Biosciences。曾荣获 ACS 合成生物学青年研究员奖、生物医学工程期刊青年研究员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新创新者奖、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埃里森医学基金会新学者奖及 2010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等。
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研究及科技)、研究生院院长、机械工程学讲座教授
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NATF)院士
香港工程科学院(HKAES)院士
吕坚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纳米材料与先进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实验力学,材料表面工程和仿真模拟,仿真模拟设计等。他曾任法国、欧盟和中国的多项重大或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并与空客、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宝钢、ABB 等世界五百强公司有合作研究关系或为它们进行科学咨询工作。目前,已取得 26 项欧、美、中专利(含拓展专利)。吕坚教授在 2006 年与 2017 年分别获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及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8 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1 年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NATF)选为院士,是该院近 300 位院士中首位华裔院士。
吕金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吕金虎教授主要从事协同控制、复杂网络、大数据等研究。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2015,2016,2017,2018)。曾获 IEEE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现任全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联盟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现任或曾任 15 个 SCI 期刊的各类编委。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Jonah Myerberg
Desktop Metal 联合创始人兼 CTO
Jonah Myerberg 先生在 Desktop Metal 主要负责领导 3D 打印解决方案的方向。在加入 DM 之前,Jonah 曾在多家专注于电池性能开发的公司担任高级职位,包括他本人创立的 Renovo Motors 和 Boston Impact 以及 A123 Systems。在 A123 System 任职期间,Jonah 领导专注于高性能电池开发的赛车运营部门,其所研发的产品被大多数 F1 车队(如梅赛德斯奔驰、红牛等)采用。他还曾任保时捷车队的赛车工程师。
邱利民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
邱利民教授,1997 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 年晋升教授。曾先后留学日本、德国、美国等国际著名低温实验室。主要从事低温制冷机、大规模气体液化分离与 LNG 冷能利用、大功率电子设备高效冷却等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求是特聘教授(2017),曾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被 SCI、EI 收录 100 余篇。获授权中国专利 100 余项。
David Schmittlein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院长
David Schmittlein 院长是国际著名的营销学专家,曾经在沃顿商学院任教多年,任沃顿商学院出版社主编委员会主席,硅谷开源软件公司 Cignex 董事。在加入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之前,Schmittlein 院长曾任多家国际企业商业咨询顾问,如 AT&T、American Express、Boston Scientific、Ford Motor Company 等。
Viral Shah
Julia 编程语言共同创建者
Julia Computing CEO
Viral Shah 博士长期致力于开源软件的开发。除 Julia 外,Viral 还是开源程序 Circuitscape 的作者之一。Viral 是印度国家身份识别项目 Aadhaar 的早期参与者,他参与设计的印度社会保障体系帮助政府节省了超过十亿美元。他拥有加州大学圣巴尔巴拉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史元春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史元春教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 年起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多媒体等领域。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普适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 GIX 院长。
Katia Sycara
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
Katia Sycara 教授在多智能体系统、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方面发表论著 700 余篇。她兼任英国亚伯丁大学计算机学院 Sixth Century 主席,同时也是 IEEE 和 AAAI 的Fellow,以及 ACM/SIGART Agents Research Award 与 The Group Decision Research Award的获得者。她曾在多个行业科学咨询委员会任职,如法国电信、西门子以及多个标准委员会。她还是国际智能体及多智能体系统协会(IFAAMAS)与语义网络科学协会的创始成员。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
邬贺铨院士先后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宽带网研发、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和 3G/4G/5G 等项目的技术管理及工程科技咨询项目研究。现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总师、CNGI 专家委主任、IEEE 高级会员。他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徐文伟
华为董事、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
徐文伟先生 1991 年加入华为研发部,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设计了华为第一颗 ASIC 芯片并成立了器件室(海思半导体的前身),并在公司分别负责总体技术、战略规划和预研部等工作。2013 年至今,他担任战略 Marketing 总裁,2017 年兼任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主任,负责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投资决策,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等。同时,他也负责关键技术与能力的合作,投资和并购等。
杨培东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终身教授
杨培东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纳米线热电学、纳米管纳米流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其研究小组在纳米导线上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他在 2014 年获汤森路透物理引文桂冠奖;2015 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在 2003 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他还兼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S.K./Angela Chan 特聘讲席教授、Kavli ENSI 研究院院长、BASF 加州科研联盟中心主任。
严晋跃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讲席教授
梅拉达伦大学讲席教授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严晋跃教授是能源工程专家,现为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梅拉达伦大学讲席教授,未来能源中心(Future Energy Profile)主任,国际能源期刊 Applied Energy 主编,同时也是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瑞中科技合作促进会主席,中科院海外评委。严教授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低碳技术、能源系统集成与优化、碳捕集利用与存储、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方面研究。在 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拥有12 项已获批准专利以及 10 多项正在申请专利。
赵瑞林
辰德资本合伙人
赵瑞林博士在加入辰德资本之前,于 2014 年加入 Illumina,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制定和实施 Illumina 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销售、售后支持和市场的总体战略。Illumina 大中华地区在此期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以及第一战略重要的市场。此前,赵博士曾在 Life Technologies(后被 Thermo Fisher 兼并)担任多个管理岗位,包括中国区市场部和商业运作部门的主管。他还曾经在微创医疗担任商务拓展副总裁以及外周血管事业部的总经理。之前,他还在美国的强生(Johnson & Johnson)负责神经系列产品的研发。
周昆
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
周昆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图形图像、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和并行计算。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近年来在 ACM/IEEE 汇刊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论文他引 6000 余次,获得发明专利 40 余项。曾入选 2011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榜单”。
周志华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周志华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出版《机器学习》(2016)与《Ensemble Methods: Foundations and Algorithms》(2012),经常担任 NIPS、ICML、AAAI、IJCAI、KDD 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领域主席。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IEEE 南京分部副主席。
陈列平
美国耶鲁大学 UTC 癌症研究讲席教授
免疫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列平教授是著名的免疫学家、肿瘤学家、现代肿瘤免疫治疗的先驱者,现任美国耶鲁大学 UTC 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肿瘤学和皮肤病学教授,耶鲁癌症中心免疫学部主任。陈列平教授关于 CTLA-4、PD-1/PD-L1 通路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途径。截至目前陈列平教授发表了 350 多篇研究论文,综述及著作类章节,并获得了多项奖项,包括威廉·科利奖(2014 年),沃伦 · 阿尔珀特奖(2017 年)和 OncLive 癌症医疗巨人奖(2018 年)。
张钹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钹教授主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与机器人等技术研究。他的专著获得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出版社颁发的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他的成果分别获得 ICL 欧洲人工智能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肖京
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集团执委
肖京博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挖掘相关领域,多次当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委员会及中美国家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先后在爱普生美国研究院及美国微软公司担任高级研发管理职务,获得 90 余项美国授权专利并发表近 70 篇学术论文专著。目前在平安集团负责创新技术及产品研发应用,包括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刘宇环
美国中经合集团创始人兼 CEO
刘先生于 1993 年创立美国中经合集团并任公司董事长,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进中国。中经合目前在管理 9 支私募基金,包括和创新工厂共同管理的一支创新发展基金。总管理资本近 10 亿美元,所投资公司总资产规模高达数百亿美元。
更多重磅评委正在确认中......
往届评委:
2017 届中国榜单评委
2018 届中国榜单评委
参选资格
年龄:参选者年龄须在 2019 年 8 月 1 日时不满 35 岁(即出生日期不早于 1984 年 8 月 1 日)。以身份证或护照文件上的年龄为准。
国籍:参选者必须为中国籍(含港澳台,所在地无限制)
学历:本评选对学历没有特别要求
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计算机与硬件、互联网与电子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
评选材料
1.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或护照信息页扫描件
2. 简历:中英文简历各 1 份
3. 个人创新工作陈述:中英文各 1 份,500 字左右
个人陈述应当以第一人称尽量精简地描述参选者的创新工作,尤其是关于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可以提供相关的媒体文章、同行评估的论文或公司网址等信息供评审委员会参考。
4. 推荐信:不少于 2 封,包括推荐人信息(姓名、职务、所属机构、邮箱),中英文各 500 字左右
中英文推荐信应一一对应,内容包含推荐人和参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认为参选者所做的工作很杰出。请避免过于泛泛的描述。推荐信须有推荐人签名,并附所在机构的信纸抬头,可为扫描件或电子版。
注:若推荐人要求内容对被推荐人保密,则请推荐人将推荐信发至tr35@mittrchina.com邮箱,邮件主题定义为“ReferenceLetter for 被推荐人姓名拼音_推荐人姓名”。
4. 为什么用木棍打衣服就可以洗干净衣服?| No.150
5. 为了替你出气,我们给讨厌的杨柳絮来个「以暴制暴」
6. 玩扫雷还有什么技巧?科学家的玩游戏方法你绝对想不到
7. 在我国,没有任何一张地图能告诉你你的真实位置
8. 在客户鱼嘴里提供服务的小清洁虾、清洁鱼,是怎么知道自己不会被吃掉的呢?
9. 你以为土拨鼠只会尖叫?其实它可能正在骂你
10. 你知道为了测博尔特的速度,我们有多努力嘛?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5-623666
公司名称腾龙国际客服
 公司地址山东 烟台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腾龙国际客服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腾龙国际客服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5-623666  公司地址山东 烟台